原本只是想看一下朋友的訊息,忍不住點了他去日本旅遊的限動,又看到萌到不行的狗狗影片,就這樣一直滑到有興趣的東西,不知不覺就一路看下去,停不下來了…
網路已然成為生活重要工具,社群平台更成為主要的訊息來源。但是我們每天使用的社群平台或網路,如何決定要推送什麼內容?這樣的機制對我們有何影響?透過認識演算法,讓我們省思如何因應,也避免受到錯假資訊影響。
LINE與數位當責計畫教育合作夥伴「均一平台教育基金會」合作推出以「量身打造的網路世界|認識演算法」為主題的6分鐘說明影片,期許藉由對於演算法機制的了解,讓用戶有意識覺察生活中可能受到錯假訊息的影響,並拒絕轉發有疑慮的資訊。
為守護數位環境,善盡平台責任,LINE於2019年3月正式啟動「LINE數位當責計畫」,除了LINE訊息查證服務,更在媒體釋讀教育上著力,與均一平台教育基金會合作,首波於 2020 年推出「科學媒體素養教材包」,以破解網路謠言的科普動畫為核心,期許全民能從小培養媒體素養的思辨能力。 自 2021 年起,也陸續在專區上線全新的「科學媒體素養動畫」。
隨社群平台不僅具有讓人互動的社交功能,也是接受與傳送資訊的重要管道,鋪天蓋地的演算法,越來越能把用戶有興趣的個人化內容推到大家面前,持續吸引目光,讓人欲罷不能。「量身打造的網路世界|認識演算法」影片透過把大象放進冰箱的任務,説明透過有限的步驟,解決某個特定問題是演算法核心,而在計算機的領域,工程師們透過寫程式的方式,來解決各式問題。在社群平台上,每個用戶都有機會接觸成千上萬的人,但不可能接收所有的資訊,因此社群平台會透過演算法,先搜集用戶上網的大數據,例如最常互動的人,最常觀看的內容,有興趣的議題,經過縝密計算,再精心設計個人最喜歡的內容菜單,並量身打造廣告訊息,推送到用戶面前,同時增加點閱率,以進一步達到提高廣告收益的目的。
這種迎合個人喜好的演算法,讓人停不下來地持續觀看,卻也產生負面影響,包括排除掉從未接觸,或其他各式各樣的資訊,傾向只能接受固定的觀點與事物資訊,以及更重要的是,熱門資訊不一定就是正確或高品質內容,聳動與強烈負面情緒容易給予眼球刺激,因此有些聳動的錯假訊息就容易出現在用戶眼球前,甚至因此傳得更快更遠。
因次當對收到的資訊有疑慮時,即可透過LINE訊息查證官方帳號(@linefactchecker)或公正的第三方查核單位來做查證,轉傳任何資訊前多加謹慎思考,保持開放並勇於質疑,用正向心態與科技發展一同成長與學習。
更多科學媒體素養影片請上LINE X 均一科學媒體素養平台。